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吴制干道夫劄子 南宋 · 曹彦约
 出处:全宋文卷六六五六、《昌谷集》卷一一
某中间特辱惠翰,即拿楮禀答,既失附水阳人去,适私家不幸,随行一盛壮舍侄无病而逝,惊惶痛楚,遂与人事绝。
此书留笔吏处,今已五旬,稽缓之罪,愧不自胜。
尚蒙真染再至,益重其不敏也。
奏劄悠悠,甚不满诸贤之意,不独坦斋也。
自某叨冒召命以来,诸贤无不惠书。
章泉赵丈平日不交讯,亦以诗见惠。
大率劝行者居其半,尼其行者亦不少。
及其奏对之后,喜其说者亦或有之,鄙而诮之者亦纷纷也。
其实人各有见,不能自掩。
昌父以贱子为昌父,欲其高蹈;
子真以贱子为子真,欲其叫号。
其馀或以谨畏,或以趋事,皆不可谓非贤者也,皆相爱也。
若贱子平时出处,服膺乎圣人用舍行藏之训,本不立异。
不合而去,人误以为怨;
遇疾而止,人误以为高。
及其畏义而出,扶惫而来,则疑其轻售,皆非素志。
知昆仲相知之深,故倾倒言之耳。
定夫承边境已弊之后,慨然欲以一木支大厦,不幸而力不胜,从旁揶揄之者十八九也。
不知支大厦者固不免矣,不支而安坐于其下,亦曰殆哉!
国事如此,食其禄不能陈一策,有策又不见用,何以逃罪?
学生沿檄而出,仅免于难,所失者惟行李文籍,所损者惟印纸耳,皆是末事。
正欲求夤缘脱去,忽闻有别与差遣之命。
闻新制帅欲那此阙,以用所知,遂成两利,亦徼幸之一端也。
适有郡卒在此,索前书并以附行,尚乞台照。
池阳清泉旧名鲍公泉又名赵公真西山易为清泉坦斋作记 南宋 · 李曾伯
七言绝句 押庚韵
泉流岩窦本来清,易以清名亦徇名。
却笑两公徒蚌鹬,如今赢得坦斋声。
坦斋 南宋 · 曾丰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二八七、《缘督集》卷一九
天开地辟,山川生焉。
山峙川流,险生焉。
予少读书,知险之说。
稍长,出见乡里山川而已,眇乎无以夸为也。
将冠,游学江东,山见庐阜,水见彭蠡
既冠且壮,第而仕,东入吴、粤,南入闽广,山见金华、天目、大庾,水见浙潮、赣滩。
既衰且老,入,道衡阳,山见岳;
入琼,行珠厓、儋耳,水见海,知险之状。
嘉泰改元秋,还自琼,过江陵,见太守宋公价藩仲谈《易》。
阳画一,其体混成,夷之象也。
阴画二,其体角立,险之象也。
二阴戴一阳为《艮》,一阳挟二阴为《坎》,阴倍于阳矣。
加之阳二阴二,倍之又倍,故《艮》为山险,《坎》为水险。
山险矣,山之重尤险也,故兼山为《艮》之危;
水险矣,水之重尤险也,故荐水为《坎》之坎。
窞山自山,重水自水,重险矣。
山水之合,重之又重,尤险也,故《艮》下《坎》上为《蹇》之难。
然后知险之理然矣。
遇险若为处哉?
处山险水险易,处人险难。
人险盖甚于山水也。
君子受阳气以生,故其心夷;
小人受阴气以生,故其心险。
阳数一,故夷者寡;
阴数二,故险者众。
夷非险敌矣,重以寡敌众,败之道也。
善处险者,不以险持险,惟持吾夷勿变而已矣。
乾德易以知险。
易者,夷之谓也,然后知险之道,反自近省。
岁在己酉,与公相先后班改秩,各随牒去。
予令义宁,次浦城,次贰琼,俱与险者遇,始有天幸,卒不免,盖失处也。
闻公言,惜乎晚矣。
留累月,知公有所谓坦斋,意其所出,不外云云者。
诘之,自《履》之二出也。
诘二之义,于爻为以《乾》处《坤》,于位为以阳处阴,于理为以夷处险。
公赋性夷,盖《乾》之委易也。
而自居以坦,不以易,盖理学明。
惟臣子于《乾》,非所敢奸,而《履》又《乾》之变也。
与其涉嫌迹,孰若用《履》之道,避《乾》之德,殊途同归之为顺且安欤!
予与公为莫逆,知其坦表里如一。
坦之效,不能不诒惑于妻妾,而见信于朋友;
不能不诒笑于里巷,而见知于庙堂;
不能不诒慢于流俗,而见敬于士君子。
如此足矣。
更能坚持吾坦,大而格君移俗,动天地,感鬼神,不以骄故变;
小而惑者、笑者、慢者,久之如初也,不以悔故变。
始终如一,又不翅是。